- 熱門產品
- 熱門新聞
- 關鍵詞
佳木斯政策: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的通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四五”規劃綱要》等文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建筑工程綠色發展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標準和產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進一步提高,綠色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裝配式建筑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持續擴大,水泥散裝率穩步提升,新型墻材、綠色建材廣泛應用,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和發展目標。
建筑節能水平穩步提高。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更新發布我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筑能效比“十二五”期間提高了20%。會同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進行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加大太陽能建筑應用的推廣力度,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增長明顯。“十三五”期間,全省城鎮新建節能建筑面積9.5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520萬平方米,全省新增建筑光伏裝機容量1537兆瓦,新增建筑光熱集熱面積479萬平方米。
綠色建筑量質齊升成效顯著。綠色建筑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不斷完善,出臺《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發布實施廣東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規范等。深入開展綠色建筑量質齊升三年行動,加強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取消設計標識,開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質量評估。“十三五”時期,綠色建筑總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竣工占比2020年達到63%,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面積1.15億平方米,連續三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長速度。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二號航站樓、深圳證券交易所營運中心等一批項目獲得******綠色建筑創新獎,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已建成多個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聚集區。
裝配式建筑持續快速發展。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發布實施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等一批地方標準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系列圖集,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檢驗(廣東)中心。獲批2個******示范(范例)城市、21個*********產業基地和1個******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項目,認定3個省級示范城市、83個省級產業基地、42個省級示范項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配件企業53家,裝配式鋼結構構件企業18家。“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超過1.08億平方米,累計竣工裝配式建筑2488.53萬平方米。全省2020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5697.92萬平方米,占城鎮當年新開工建筑面積的15.01%。
新型墻材和散裝水泥廣泛應用。開展《廣東省新型墻材發展應用管理規定》《廣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定》兩個政府令的合并修訂,聯合三部門印發《廣東省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建立省級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工作機制,指導佛山市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禁實限粘”工作,組織實施《廣東省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劃(2014-2020)》,開展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和預拌混凝土生產評價試點工作。大力推廣機制砂,推進散裝水泥行業綠色發展。“十三五”新型墻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達到98.25%,2020年,散裝水泥供應量達到1.03億噸,水泥散裝率達到72.51%,同比提升8.25%。
技術支撐能力持續增強。“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集成、熱環境調控、立體綠化等二十多項建筑工程綠色化與裝配式發展相關工程技術成果獲得“華夏獎”。成立******綠色建筑質量監督檢驗(廣州)中心、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筑標準協同工作。
(二)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個五年,是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時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面臨更大挑戰,同時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碳達峰行動明確新目標。******和省著力構建“1+N”政策體系,城鄉建設領域是碳達峰工作的重點行業領域之一,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將為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動力。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城鄉建設發展藍圖。加快綠色建筑建設,轉變建造方式,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推動建筑運行高效低碳管理,必將極大促進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
美好生活向往提出新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能在節約資源與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提高生活舒適度和空間環境健康性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強化標準技術支撐、緊扣關鍵環節施策、推動措施落地見效的工作思路,提高建筑綠色低碳發展質量,降低建筑能源資源消耗,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和諧共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建筑安全、健康、宜居、便利和節約性能,轉變建筑建造方式,營造綠色生產和生活氛圍。
減少碳排,提質增效。聚焦碳達峰和碳中和、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等******重大戰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優化建筑能源結構,促進全省城鄉建設領域形成低碳發展格局。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機制,加大規劃、標準、金融等政策引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激勵市場主體參與,培育市場發展機制,進一步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堅持綠色全面要求與重點區域提升相結合,考慮地區差異,突破薄弱環節,以點帶面,分段實施,統籌推進珠三角地區“提質”和粵東西北地區“擴面”工作,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科技先導,迭代升級。聚焦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術和產品,培育發展節能綠色服務業,推進建筑工程綠色化、新型工業化全產業鏈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推動城鄉建設更高質量、人居環境更加優良、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溫室氣體更少排放,到2025年,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綠色建筑全面建設,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水平和建造質量進一步提高,綠色建材應用形成長效機制,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2、具體目標。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面積300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嶺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萬平方米,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80%。發展星級綠色建筑,推動珠三角地區成為綠色建筑發展新高地,全省城鎮新增綠色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超過3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超過45%,城鎮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30%,水泥散裝率達到75%以上,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全面達標,新型墻材在城鎮新建建筑中得到全面應用,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大幅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建筑節能降碳水平
1、提高新建建筑節能要求。進一步加強新建建筑節能監管,強化建設工程各方主體責任,將建筑節能監管措施融入綠色建筑規劃、建設、交付等各環節。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水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率先實施高于我省現行標準要求的建筑節能標準。以《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確定的節能指標為基線,結合實際修訂我省建筑節能標準,重點提高建筑門窗等關鍵部品節能性能要求。修訂建筑節能設計氣象標準,開展嶺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技術路線和指標體系研究,制定技術標準。推動夏熱冬暖地區標準共建研究,建立設計、施工及材料、產品支撐體系。建成一批突出嶺南特色的超低能耗典型項目,開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試點。
2、提升既有建筑能效和綠色品質。開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評估,制定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規范,引導各地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綠色社區創建等工作,統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鼓勵各地在確定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清單、標準時,將節能綠色化改造作為基礎類改造內容,落實改造支持政策。改造實施前期進行診斷與評估,順應群眾期盼,按照群眾需求迫切程度統籌改造內容,探索共謀共建共享的改造模式。形成符合氣候特點、居民生活習慣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技術路線,引導居民在更換門窗、空調、燈具等部品及設備時,采購高能效產品。修訂廣東省《公共建筑能耗標準》,鼓勵地級以上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高要求的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逐步推行公共建筑能耗超限額通報制度。對超過能耗限額的******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優先納入改造計劃。推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加強用能系統和圍護結構改造。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既有建筑機電系統再調適技術共享,制定相應技術導則,推動建立公共建筑運行調適制度。
3、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廣應用。推進新建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設計、施工、安裝,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鼓勵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加強太陽能光伏應用。加裝建筑光伏的,應保證建筑或設施結構安全、防火安全。在酒店、學校和醫院等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技術,高星級綠色建筑積極采用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結合自然資源條件和項目使用需求,合理利用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各地逐步開展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條件調查,編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方案并組織實施,對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持續進行環境影響監測,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后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優化可再生能源應用策略,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應用。
4、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提高建筑用能中清潔電力消費比例,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公共建筑中推廣應用空氣源熱泵、電蓄冷空調等。引導生活熱水、炊事用能向電氣化發展,促進高效電氣化技術與設備研發。鼓勵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建筑和辦公樓、酒店、商業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筑圍繞減碳提效,實施電氣化改造。鼓勵建設以“光儲直柔”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建筑電力系統,發展柔性用電建筑。
(二)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5、加強規劃建設全流程管控。編制我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編制技術導則,各市結合實際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加強規劃管控,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等關鍵指標。實施我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程設計、施工
驗收、檢測等標準,健全完善綠色建筑設計、建設、交付全過程監管的配套制度文件,強化關鍵節點和質量通病監管,落實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責任。
6、強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強化綠色建筑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對綠色建筑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的主體責任,加強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加強綠色建筑運行數據收集統計,保障綠色建筑運行滿足管理制度完備、圍護結構完好、設施設備和相關系統運行正常、節電節水和環境指標達標、排放和處置符合規定等要求。將住宅的綠色建筑等級、綠色性能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編制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對綠色建筑運行情況開展后評估試點。鼓勵建設綠色建筑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建筑能耗和資源消耗、室內空氣品質等指標的實時監測與統計分析。
(三)推動裝配式建筑提質擴面
8、完善政策體系。健全多部門協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部品部件庫、項目庫、產業鏈企業庫和人才庫。建立預制構件監管長效機制,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安裝質量管理機制,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提升施工質量和整體安全性能。加強技術創新,完善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完善部品部件吊裝、運輸與堆放、關鍵節點連接等施工工法,研發建筑機器人、起重安裝設備等智能建造技術,推進鋼結構建筑防火、防腐和鋼結構住宅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完善裝配化裝修、模塊化建筑標準。
9、加大推廣力度。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推廣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陽臺、整體衛浴、集成廚房等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因地制宜采用鋼結構,積極推廣鋼結構住宅、裝配式農房和集成化、模塊化建筑,因地制宜推廣木結構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建筑工程原則上應實施裝配式建筑,引導房地產項目積極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支持以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為核心、相關產業集聚發展的建筑工業化智能科技園建設,做大做強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集群。
10、提升裝配式建筑品質。制定主要構件尺寸指南和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集,引導構件和部品部件標準化生產,逐步推動復雜構件工廠化生產,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筑等裝配式建筑標準。完善設計選型標準,推廣少規格、多組合的設計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正向設計。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推行免抹灰免拆模的工業化施工方式,推進建筑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機電設備協同施工,加大BIM、CIM等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在建造全過程的應用。在裝配式建筑中推廣全裝修和裝配化裝修,開展裝配化裝修試點示范,推廣管線分離和一體化裝修技術,提高建筑品質。
(四)促進建筑工程材料綠色發展應用
11、完善政策標準體系。出臺《廣東省散裝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應用管理規定》。加快完善建設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完成預拌混凝土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程、預拌混凝土用機制砂應用技術規程等標準的制修訂。進一步完善預拌混凝土及砂漿企業備案管理,加強信息公開,實施企業誠信激勵。加快推進預拌混凝土和砂漿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利用信息化產業平臺,開展預拌混凝土和砂漿的智能化生產試點建設。取締無資質攪拌站,加大對現場違規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行為的處罰力度。全省縣級(含)以上城市禁止使用粘土類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強化建設工程使用的新型墻體信息采集記錄,建立質量追溯機制。
12、提升攪拌站綠色化水平。以各市為責任主體,采取總量平衡、合理控制、因地制宜原則科學規劃布局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攪拌站,結合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散裝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應用規劃。進一步提升散裝水泥使用率,深入推進預拌混
凝土企業綠色化改造,逐步推進預拌砂漿及水泥制品生產過程的三廢零排放、廢棄物綜合再生利用和節能減排生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到2025年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全面達標。
13、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開展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健康性能的綠色建材產品關鍵技術研發,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提升建筑健康性能。進一步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特殊材料新型混凝土,發展生態修復混凝土制品。研究推進機制砂混凝土生產施工方法,大力推廣應用機制砂。支持發展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綠色新型墻體材料,推廣適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筑的圍護結構體系。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建立健全綠色建材采信機制,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政府投資工程中率先采用綠色建材,提升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
(五)統籌區域能源協同與綠色城市發展
14、推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發展。推動建筑用能與能源供應、輸配響應互動,提升建筑用能鏈條整體效率。在城市新區、功能區開發建設中,充分考慮區域周邊能源供應條件、可再生能源資源情況、建筑能源需求,開展區域建筑能源系統規劃、設計和建設,以需定供,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效益。探索開展建筑群整體參與的電力需求響應試點,積極參與電力調峰填谷,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實現建筑用能與電力供給的智慧響應。會同能源、電網等部門開展區域集中供冷的適用性研究,制訂相關技術指引,科學發展區域集中供冷。支持用戶居住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停車位99.99%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鼓勵有條件的既有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
15、推動綠色城市建設。研究制訂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推廣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圳光明新區等低碳生態建設實踐,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綠色低碳城區建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建設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實現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全省市縣全覆蓋,促進高星級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節能及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裝配式建筑、區域建筑能效提升等項目落地實施,全面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保障
深入貫徹******和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執行《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實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工信、自然資源、財政、稅務等部門溝通,對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綠色農房、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等給予政策扶持。研究建筑能效交易、碳交易機制。全面推進廣東省碳普惠激勵機制,擴大建筑領域碳普惠方法學覆蓋范圍,推進激勵政策的宣傳工作。
(二)實施激勵措施
研究省級建筑領域節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拓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重點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示范項目的建設與推廣、標準制定等相關工作。加大支持力度,按規定因采取綠色建筑、裝配式技術措施增加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核算。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星級綠色建筑自住房的,貸款額度可以按照不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浮,具體由地級以上市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確定。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綠色金融試點,通過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多種方式為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裝配式建筑提供綠色金融服務。采用更高等級標準建設或者采用裝配式商品房全裝修方式建造的項目,在各類建筑工程獎項評審中可以優先推薦。
(三)加強制度建設
按照《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開展星級綠色建筑認定工作,完善廣東省綠色建筑信息平臺,實施全省標識認定全流程統一管理。做好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報表,增強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實用性和可靠性。與供電、供水、供氣等相關部門研究數據對接,探索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和信息共享制度。統籌分析應用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監測等數據信息,開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試點。鼓勵利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管理服務系統。逐步建立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機制,提供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四)推進科技創新
構建市場導向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體系,開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科研攻關和項目研發。大力推動綠色建筑技術與裝配式、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研發,推動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工程建筑領域的應用。建立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科技應用成果庫,依托我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促進綠色建筑創新技術研發和示范成果推廣。發揮大型國有企業研發和應用能力,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強強聯合,建立企業與高等院校的技術創新聯合體,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工業與信息化、市場監管、財政等有關部門,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依托本地區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管理機構、散裝水泥主管機構、墻材革新機構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責任,加強監督管理,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本地區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相關規劃。
(二)強化目標考核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落實情況的指導監督,將相關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省人民政府對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各地級以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對本地區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散裝水泥等發展成效進行評價,及時總結進展情況,形成年度報告,并于每年年底前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對目標責任不落實、實施進度落后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對超額完成及提前完成目標的地區予以表揚獎勵。
(三)加大宣傳培訓
結合“全民節能行動”“節能宣傳月”“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構建立體化的宣傳體系,廣泛宣傳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大力推廣先進地市成功經驗。積極開展宣傳培訓、技術推廣、信息咨詢、會展等活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倡導綠色生活消費方式。依托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開展針對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建筑工程綠色發展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標準和產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建建筑節能標準進一步提高,綠色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裝配式建筑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持續擴大,水泥散裝率穩步提升,新型墻材、綠色建材廣泛應用,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和發展目標。
建筑節能水平穩步提高。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更新發布我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筑能效比“十二五”期間提高了20%。會同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進行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加大太陽能建筑應用的推廣力度,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增長明顯。“十三五”期間,全省城鎮新建節能建筑面積9.5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520萬平方米,全省新增建筑光伏裝機容量1537兆瓦,新增建筑光熱集熱面積479萬平方米。
綠色建筑量質齊升成效顯著。綠色建筑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不斷完善,出臺《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發布實施廣東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規范等。深入開展綠色建筑量質齊升三年行動,加強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取消設計標識,開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質量評估。“十三五”時期,綠色建筑總面積超過5億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竣工占比2020年達到63%,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面積1.15億平方米,連續三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長速度。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二號航站樓、深圳證券交易所營運中心等一批項目獲得******綠色建筑創新獎,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已建成多個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聚集區。
裝配式建筑持續快速發展。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發布實施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等一批地方標準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系列圖集,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檢驗(廣東)中心。獲批2個******示范(范例)城市、21個*********產業基地和1個******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項目,認定3個省級示范城市、83個省級產業基地、42個省級示范項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配件企業53家,裝配式鋼結構構件企業18家。“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超過1.08億平方米,累計竣工裝配式建筑2488.53萬平方米。全省2020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5697.92萬平方米,占城鎮當年新開工建筑面積的15.01%。
新型墻材和散裝水泥廣泛應用。開展《廣東省新型墻材發展應用管理規定》《廣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定》兩個政府令的合并修訂,聯合三部門印發《廣東省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建立省級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工作機制,指導佛山市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禁實限粘”工作,組織實施《廣東省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劃(2014-2020)》,開展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和預拌混凝土生產評價試點工作。大力推廣機制砂,推進散裝水泥行業綠色發展。“十三五”新型墻材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達到98.25%,2020年,散裝水泥供應量達到1.03億噸,水泥散裝率達到72.51%,同比提升8.25%。
技術支撐能力持續增強。“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集成、熱環境調控、立體綠化等二十多項建筑工程綠色化與裝配式發展相關工程技術成果獲得“華夏獎”。成立******綠色建筑質量監督檢驗(廣州)中心、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建筑標準協同工作。
(二)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個五年,是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時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面臨更大挑戰,同時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碳達峰行動明確新目標。******和省著力構建“1+N”政策體系,城鄉建設領域是碳達峰工作的重點行業領域之一,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將為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動力。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城鄉建設發展藍圖。加快綠色建筑建設,轉變建造方式,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推動建筑運行高效低碳管理,必將極大促進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
美好生活向往提出新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能在節約資源與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提高生活舒適度和空間環境健康性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強化標準技術支撐、緊扣關鍵環節施策、推動措施落地見效的工作思路,提高建筑綠色低碳發展質量,降低建筑能源資源消耗,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和諧共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建筑安全、健康、宜居、便利和節約性能,轉變建筑建造方式,營造綠色生產和生活氛圍。
減少碳排,提質增效。聚焦碳達峰和碳中和、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等******重大戰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優化建筑能源結構,促進全省城鄉建設領域形成低碳發展格局。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機制,加大規劃、標準、金融等政策引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激勵市場主體參與,培育市場發展機制,進一步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堅持綠色全面要求與重點區域提升相結合,考慮地區差異,突破薄弱環節,以點帶面,分段實施,統籌推進珠三角地區“提質”和粵東西北地區“擴面”工作,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科技先導,迭代升級。聚焦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術和產品,培育發展節能綠色服務業,推進建筑工程綠色化、新型工業化全產業鏈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推動城鄉建設更高質量、人居環境更加優良、人民生活更有品質、溫室氣體更少排放,到2025年,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綠色建筑全面建設,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水平和建造質量進一步提高,綠色建材應用形成長效機制,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2、具體目標。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面積300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嶺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萬平方米,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80%。發展星級綠色建筑,推動珠三角地區成為綠色建筑發展新高地,全省城鎮新增綠色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超過3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超過45%,城鎮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30%,水泥散裝率達到75%以上,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全面達標,新型墻材在城鎮新建建筑中得到全面應用,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大幅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建筑節能降碳水平
1、提高新建建筑節能要求。進一步加強新建建筑節能監管,強化建設工程各方主體責任,將建筑節能監管措施融入綠色建筑規劃、建設、交付等各環節。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水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率先實施高于我省現行標準要求的建筑節能標準。以《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確定的節能指標為基線,結合實際修訂我省建筑節能標準,重點提高建筑門窗等關鍵部品節能性能要求。修訂建筑節能設計氣象標準,開展嶺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技術路線和指標體系研究,制定技術標準。推動夏熱冬暖地區標準共建研究,建立設計、施工及材料、產品支撐體系。建成一批突出嶺南特色的超低能耗典型項目,開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試點。
2、提升既有建筑能效和綠色品質。開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評估,制定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規范,引導各地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綠色社區創建等工作,統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鼓勵各地在確定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清單、標準時,將節能綠色化改造作為基礎類改造內容,落實改造支持政策。改造實施前期進行診斷與評估,順應群眾期盼,按照群眾需求迫切程度統籌改造內容,探索共謀共建共享的改造模式。形成符合氣候特點、居民生活習慣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技術路線,引導居民在更換門窗、空調、燈具等部品及設備時,采購高能效產品。修訂廣東省《公共建筑能耗標準》,鼓勵地級以上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高要求的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逐步推行公共建筑能耗超限額通報制度。對超過能耗限額的******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優先納入改造計劃。推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加強用能系統和圍護結構改造。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既有建筑機電系統再調適技術共享,制定相應技術導則,推動建立公共建筑運行調適制度。
3、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廣應用。推進新建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設計、施工、安裝,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鼓勵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加強太陽能光伏應用。加裝建筑光伏的,應保證建筑或設施結構安全、防火安全。在酒店、學校和醫院等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技術,高星級綠色建筑積極采用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結合自然資源條件和項目使用需求,合理利用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各地逐步開展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條件調查,編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方案并組織實施,對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持續進行環境影響監測,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后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優化可再生能源應用策略,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應用。
4、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提高建筑用能中清潔電力消費比例,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公共建筑中推廣應用空氣源熱泵、電蓄冷空調等。引導生活熱水、炊事用能向電氣化發展,促進高效電氣化技術與設備研發。鼓勵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建筑和辦公樓、酒店、商業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筑圍繞減碳提效,實施電氣化改造。鼓勵建設以“光儲直柔”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建筑電力系統,發展柔性用電建筑。
(二)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5、加強規劃建設全流程管控。編制我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編制技術導則,各市結合實際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加強規劃管控,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等關鍵指標。實施我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工程設計、施工
驗收、檢測等標準,健全完善綠色建筑設計、建設、交付全過程監管的配套制度文件,強化關鍵節點和質量通病監管,落實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責任。
6、強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強化綠色建筑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對綠色建筑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的主體責任,加強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加強綠色建筑運行數據收集統計,保障綠色建筑運行滿足管理制度完備、圍護結構完好、設施設備和相關系統運行正常、節電節水和環境指標達標、排放和處置符合規定等要求。將住宅的綠色建筑等級、綠色性能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編制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對綠色建筑運行情況開展后評估試點。鼓勵建設綠色建筑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建筑能耗和資源消耗、室內空氣品質等指標的實時監測與統計分析。
7、提高綠色建筑品質。強化住宅健康性能設計要求,關注全齡化需求、倡導氣候適應性、突出嶺南特色,注重通風采光、遮陽防潮,提升建筑視覺和心理舒適性,降低住宅用能需求。推動星級綠色建筑發展,大型公共建筑和******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結合本地實際,在一定區域內建設二星級及以上高等級綠色建筑。加強超高層建筑節能管理,綠色建筑水平不得低于三星級標準。編制農房建設綠色技術導則及圖集,推動農村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創造條件引導農民自建住宅因地制宜參照綠色建筑要求進行建設。
(三)推動裝配式建筑提質擴面
8、完善政策體系。健全多部門協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部品部件庫、項目庫、產業鏈企業庫和人才庫。建立預制構件監管長效機制,完善裝配式建筑施工安裝質量管理機制,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提升施工質量和整體安全性能。加強技術創新,完善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完善部品部件吊裝、運輸與堆放、關鍵節點連接等施工工法,研發建筑機器人、起重安裝設備等智能建造技術,推進鋼結構建筑防火、防腐和鋼結構住宅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完善裝配化裝修、模塊化建筑標準。
9、加大推廣力度。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推廣預制混凝土構件、預制陽臺、整體衛浴、集成廚房等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因地制宜采用鋼結構,積極推廣鋼結構住宅、裝配式農房和集成化、模塊化建筑,因地制宜推廣木結構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建筑工程原則上應實施裝配式建筑,引導房地產項目積極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支持以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為核心、相關產業集聚發展的建筑工業化智能科技園建設,做大做強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集群。
10、提升裝配式建筑品質。制定主要構件尺寸指南和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集,引導構件和部品部件標準化生產,逐步推動復雜構件工廠化生產,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筑等裝配式建筑標準。完善設計選型標準,推廣少規格、多組合的設計方法,推動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正向設計。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推行免抹灰免拆模的工業化施工方式,推進建筑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機電設備協同施工,加大BIM、CIM等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在建造全過程的應用。在裝配式建筑中推廣全裝修和裝配化裝修,開展裝配化裝修試點示范,推廣管線分離和一體化裝修技術,提高建筑品質。
(四)促進建筑工程材料綠色發展應用
11、完善政策標準體系。出臺《廣東省散裝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應用管理規定》。加快完善建設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完成預拌混凝土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程、預拌混凝土用機制砂應用技術規程等標準的制修訂。進一步完善預拌混凝土及砂漿企業備案管理,加強信息公開,實施企業誠信激勵。加快推進預拌混凝土和砂漿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利用信息化產業平臺,開展預拌混凝土和砂漿的智能化生產試點建設。取締無資質攪拌站,加大對現場違規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行為的處罰力度。全省縣級(含)以上城市禁止使用粘土類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強化建設工程使用的新型墻體信息采集記錄,建立質量追溯機制。
12、提升攪拌站綠色化水平。以各市為責任主體,采取總量平衡、合理控制、因地制宜原則科學規劃布局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攪拌站,結合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散裝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發展應用規劃。進一步提升散裝水泥使用率,深入推進預拌混
凝土企業綠色化改造,逐步推進預拌砂漿及水泥制品生產過程的三廢零排放、廢棄物綜合再生利用和節能減排生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到2025年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全面達標。
13、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開展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健康性能的綠色建材產品關鍵技術研發,優先選用綠色建材提升建筑健康性能。進一步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特殊材料新型混凝土,發展生態修復混凝土制品。研究推進機制砂混凝土生產施工方法,大力推廣應用機制砂。支持發展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綠色新型墻體材料,推廣適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筑的圍護結構體系。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建立健全綠色建材采信機制,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政府投資工程中率先采用綠色建材,提升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
(五)統籌區域能源協同與綠色城市發展
14、推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發展。推動建筑用能與能源供應、輸配響應互動,提升建筑用能鏈條整體效率。在城市新區、功能區開發建設中,充分考慮區域周邊能源供應條件、可再生能源資源情況、建筑能源需求,開展區域建筑能源系統規劃、設計和建設,以需定供,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效益。探索開展建筑群整體參與的電力需求響應試點,積極參與電力調峰填谷,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實現建筑用能與電力供給的智慧響應。會同能源、電網等部門開展區域集中供冷的適用性研究,制訂相關技術指引,科學發展區域集中供冷。支持用戶居住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停車位99.99%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鼓勵有條件的既有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
15、推動綠色城市建設。研究制訂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推廣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圳光明新區等低碳生態建設實踐,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綠色低碳城區建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建設綠色低碳城市試點。實現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全省市縣全覆蓋,促進高星級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節能及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裝配式建筑、區域建筑能效提升等項目落地實施,全面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保障
深入貫徹******和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執行《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實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工信、自然資源、財政、稅務等部門溝通,對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綠色農房、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等給予政策扶持。研究建筑能效交易、碳交易機制。全面推進廣東省碳普惠激勵機制,擴大建筑領域碳普惠方法學覆蓋范圍,推進激勵政策的宣傳工作。
(二)實施激勵措施
研究省級建筑領域節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拓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重點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技術與產品的研發、示范項目的建設與推廣、標準制定等相關工作。加大支持力度,按規定因采取綠色建筑、裝配式技術措施增加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核算。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星級綠色建筑自住房的,貸款額度可以按照不超過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浮,具體由地級以上市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確定。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綠色金融試點,通過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多種方式為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裝配式建筑提供綠色金融服務。采用更高等級標準建設或者采用裝配式商品房全裝修方式建造的項目,在各類建筑工程獎項評審中可以優先推薦。
(三)加強制度建設
按照《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開展星級綠色建筑認定工作,完善廣東省綠色建筑信息平臺,實施全省標識認定全流程統一管理。做好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報表,增強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實用性和可靠性。與供電、供水、供氣等相關部門研究數據對接,探索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和信息共享制度。統籌分析應用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監測等數據信息,開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試點。鼓勵利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管理服務系統。逐步建立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機制,提供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四)推進科技創新
構建市場導向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體系,開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科研攻關和項目研發。大力推動綠色建筑技術與裝配式、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研發,推動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工程建筑領域的應用。建立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科技應用成果庫,依托我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促進綠色建筑創新技術研發和示范成果推廣。發揮大型國有企業研發和應用能力,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強強聯合,建立企業與高等院校的技術創新聯合體,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工業與信息化、市場監管、財政等有關部門,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依托本地區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管理機構、散裝水泥主管機構、墻材革新機構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責任,加強監督管理,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本地區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相關規劃。
(二)強化目標考核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落實情況的指導監督,將相關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省人民政府對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各地級以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對本地區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散裝水泥等發展成效進行評價,及時總結進展情況,形成年度報告,并于每年年底前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對目標責任不落實、實施進度落后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對超額完成及提前完成目標的地區予以表揚獎勵。
(三)加大宣傳培訓
結合“全民節能行動”“節能宣傳月”“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構建立體化的宣傳體系,廣泛宣傳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大力推廣先進地市成功經驗。積極開展宣傳培訓、技術推廣、信息咨詢、會展等活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倡導綠色生活消費方式。依托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開展針對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相關文章
-
哈爾濱電地熱廠家告訴你為什么選擇電地暖!電地暖8大優勢詳解
發表時間:2023-11-09 -
衛生間安裝電地暖需要注意的事項
發表時間:2023-10-19 -
黑龍江電地熱安裝施工步驟
發表時間:2023-09-23 -
如何提高哈爾濱電地暖的加熱效果
發表時間:2023-08-03 -
哈爾濱電地暖施工的七大注意事項!
發表時間:2023-07-07 -
哈爾濱電地暖可能是應用范圍朂廣的采暖方式
發表時間:2023-06-13 -
黑龍江:優先發展電熱膜等清潔供暖
發表時間:2022-12-08 -
省政協委員尹會淶:造環保人居環境,還后代綠水青山
發表時間:2022-12-08 -
2017年全國各地“煤改電”政策大盤點
發表時間:2022-12-08 -
全國各地“煤改氣”、“煤改電”政策匯總
發表時間:2022-12-08 -
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清潔取暖投融資模式
發表時間:2022-12-08 -
中惠地熱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綠色建筑優選品牌
發表時間:2022-12-08
熱門案例